多麽痛的领悟:英国也想制定AI规则,却发现美国无意让位

分享至

英国政府希望能够共同主导全球AI管制方法的制定,为此举办了一场全球政商代表的高峰会,但会议期间发生的现实却反而证明,英国在这方面完全无能为力,主因在於美国政府完全无意让出主导权。

撰文|谢达文

来源:MotionElements

在11月的第一天,面对着一整排摄影机,英国首相苏纳克 (Rishi Sunak) 面带微笑迎接来自美国的贵客贺锦丽 (Kamala Harris) 副总统。但在那一刻,这个微笑恐怕是他硬挤出来的──此时此刻,他对贺锦丽恐怕没有太多好感。

苏纳克所领导的保守党在国内民调大幅落後,许久没有正面新闻,这想必将使得他对自己筹备已久的AI国际高峰会期望更高,更期盼藉由主办这场高峰会、与各国政商代表讨论AI的管制方式,同步对国内和国际释出讯号,表示英国在他的领导下重回全球领导地位,将可以与欧盟、中国甚至美国共同主导新一波AI研发规范的制定。甚至,他脑中很可能会闪过这样的念头:这很可能是我当首相的最後一年,希望人们会记得我做过这件事。

当贵宾抢走主人锋芒

但是,就在贺锦丽踏上飞机前往英国之前,也就是在高峰会开幕前两天,她和她的上司——美国总统拜登 (Joe Biden) 共同召开记者会,公布美国至今为止最为完整、涵盖最广的AI管制行政命令 (executive order)。在记者会上,贺锦丽说:「让我们把这件事说清楚──关於AI这件事,美国会是世界的领导者。在世界上引领AI创新的,正是美国公司。唯独美国可以引领全球性的行动,打造全球性的共识,任何其他国家都无法做到 (Manancourt and Daniels, 2023)。

如果这个讯号还不够清楚,贺锦丽到了英国之後,更不安於只参加苏纳克政府安排好的会议。明明知道「主人」想要主导AI规范的制定,但这位「客人」一到英国,却立刻在伦敦自行举办一场演讲,表达她认为世界应该如何进一步管制AI,而且毫不令人意外,她的提案完全是以拜登政府现行的规范为基底 (Thornhill, 2023)。

除此之外,贺锦丽在演讲中特别强调应该关注「光谱上所有」 (full spectrum) 的风险,包含已经发生的问题如歧视与偏误。由於苏纳克政府设定的议程已经被一些人批评太重视未来可能发生的严重风险,而非眼下迫切的问题,一些媒体人和科技观察家也认为这毋宁是贺锦丽对英国政府的委婉批评。

中型国家无计可施

对此,英国首相苏纳克无计可施 (Bush, 2023)。现实是,贺锦丽说得对,美国才是多数AI巨头和新秀的所在地。除此之外,论及AI的主要企业客户,英国的市场规模终究也明显小於美国。一旦美国决定采取特定的管制模式,全世界AI领域的公司多数都会选择遵守,除非这些公司完全无意涉足美国市场。部分位於中国的AI公司确实可能做出这样的选择,但这些公司更不可能对英国有兴趣。

到头来,苏纳克只得尝试保持颜面,面对媒体质疑时回覆:「我认为状况恰恰相反,我很高兴美国利用我们主办这场高峰会的时候,由副总统发表关於AI这麽重要的演说,又由总统发布这道行政命令。」

事实上,苏纳克也应当自知英国无法独自扮演领头羊,毕竟,英国的市场规模不仅远小於美国,甚至也比不上欧盟──即使当《财经时报》的记者两个月前,在首相专机上询问苏纳克「我们这个中型国家能如何发挥影响力」时,首相展露出气愤的样子,激动表示「你们口中的中型国家」明明有发达的科技业。言下之意,是不满记者一直「唱衰」英国 (Parker and Fisher, 2023)。

但苏纳克并不天真,不可能真的没意识到英国终究只是「中型国家」的残酷现实。其实,正是因为如此,苏纳克才选择另辟蹊径,尝试利用自家在外交领域的筹码,以及奠基在长期形象上的「软实力」,邀集各国领导人和商界领袖共同参与高峰会,尝试影响全球AI发展的议程,进而提升英国的影响力。

问题在於,这项策略要奏效本来就很不容易,毕竟就连美国和欧盟在管制模式上都很难达成共识,要期待西方民主国家与中国在两天的会议内就取得实质上的交集,更是自始就相当困难。会议的最後,二十余国外加欧盟的代表确实共同签署了一份声明,但声明里只有原则性同意要共同正视AI带来的各项风险,并同意明年再度会面,实质内容相当稀薄 (Stacey and Milmo, 2023)。

更何况,英国想要领导国际AI规则制定,除了能力不足之外,努力实在也不够。当英国还在研议AI管制时,美国、欧盟都已经推出指标性的AI规范,甚至加拿大都走得更加前面──一个自己都还没有制定规则的中型国家,要能引领国际的管制进程,恐怕只能说是难上加难。

与马斯克对谈,反而更凸显英国的无能为力

既然这场高峰会缺乏实质内容,在会议期间,媒体、尤其英国媒体最关注的,反而是苏纳克和特斯拉 (Tesla) 创办人马斯克 (Elon Musk) 的公开对谈。问题是,英国新闻界普遍认为,这场对谈居然还更凸显英国政府的无能为力,主要电视台Sky News的政治组副主编Sam Coates甚至直接在新闻直播上形容这场活动根本「神经」。

之所以这麽说,是因为在面对这位争议频传的科技业首富时,首相居然自甘只当主持人,并非与马斯克交流意见,而仅仅单纯「做球」,抛出问题请马斯克抒发意见,让这场对谈实质上成为问答秀。更有甚者,首相提出的问题并不若专家或好记者的犀利程度,多数无关紧要,或至少并不属於首相的高度。25分钟的谈话秀当中,他们漫谈AI可能带来的好处,首相甚至还一度寻求马斯克的肯定,希望他赞同自己邀请中国政府参与高峰会的决定。在提问之外,首相还几次恭维马斯克,比如盛赞他为「绝佳的创新者」(Bristow and Bloom, 2023)。

主调既然如此,想当然耳,首相当然更不愿甚至不敢挑战马斯克,比如:当马斯克预言未来AI将「取代所有工作」时,苏纳克只默默地说「不过对很多人来说,工作会为人生带来意义」,完全没有质疑马斯克的论调或提出不同的观点。这点引起不少人注意,毕竟,即使首相心中确实赞同马斯克所说,面对失业这项重要的议题,也应该至少提出可能的政策回应,而非只是轻松带过。这样近乎讨好的态度,加上对谈彻底缺乏实质内容,甚至引发媒体和反对党讽刺──莫非首相是在为败选做预备,下台後想去马斯克的公司找工作?(Stacey, 2023)

整体而言,就国内政治来说,民调严重落後的苏纳克完全无力藉由这场峰会提升选民对他的印象。至於在AI管制的政策上,持平而论,这场峰会并非完全没有意义,尤其在美中冲突的态势下,让各国有对话的平台并非坏事,但如果要宣称英国政府能藉此跻身全球AI管制的领导者,恐怕与现实有相当一大段距离,只能理解为政府的宣传。因此,有评论家认为,面对AI的进展,英国更好的自我定位或许是聚焦在特定的任务上,比如AI模型的安全性测试──毕竟,英国主办的这场高峰会,最终反而证明全球管制的领导权首先在美国手上,而对於让位给英国,白宫方面可以说是毫无意愿。


参考文献

  1. Manancourt, Vincent and Eugene Daniels, 2023, “Kamala Harris seizes agenda as Rishi Sunak’s AI summit kicks off.” Politico.
  2. Thornhill, John, 2023, “Step aside world, the US wants to write the AI rules.” Financial Times.
  3. Bush, Stephen, 2023, “Sunak’s AI summit succeeded, but not in the way the UK hoped.” Financial Times.
  4. Parker, George and Lucy Fisher, 2023, “Why Rishi Sunak and his allies believe re-election is not a lost cause.” Financial Times.
  5. Stacey, Kiaran and Dan Milmo, 2023, “The great powers signed up to Sunak’s AI summit – while jostling for position.” The Guardian.
  6. Bristow, Tom and Dan Bloom, 2023, “When Elon met Rishi: 5 things we learned from the Musk-Sunak love-in.” Politico.
  7. Stacey, Kiaran, 2023, “Sunak plays eager chatshow host as Musk discusses AI and politics.” The Guardian.

Proton VPN如何注册使用

0 0 投票数
Article Rating
订阅评论
提醒
guest
0 Comments
内联反馈
查看所有评论
0
希望看到您的想法,请您发表评论x